真·国潮!央音学姐用20年让民族音乐在基层落地生花
更新时间:2025-11-13 22:03 浏览量:1
从中央音乐学院的扬琴专业学子,
到海淀区三山五园
文化艺术中心的副研究馆员,
海淀青联委员张雪
在海淀群众文化领域深耕了二十年。
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
她带着专业所学一头扎进基层,
用“接地气”的方式做艺术普及,
把民族音乐从课堂
搬到田间地头、社区广场,
再通过国潮、数字化等
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推陈出新,
慢慢走出了一条
民族音乐普及的“海淀路径”。
1
“加减之道”:让专业艺术接稳地气
以全国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后来又以本科专业第一的身份毕业,张雪带着民族音乐的专业功底,扎根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开启了群众文化服务之路。
“本以为到基层工作是件很简单的事,没想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张雪坦言,最初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群众文化是多元的,大家的这种生活、工作和知识面完全不一样,无法将学院派教学直接套用在群众文化中。”
在实践中,张雪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既要去做减法,还得去做加法”。
减法,是去掉那些群众听不懂的专业术语,用大家能理解的语言分享专业知识;加法,则是制定出适合非专业人群的练习和学习体系,将专业知识梳理成群众能听懂的全民艺术普及体系。
“这个其实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实践的一种经验才能做出来的。”张雪强调。这种“化简为零”的方式,与她过去在专业院校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却是群众文化工作最需要的技能。
刚参加工作时,她每周乘坐班车往返凤凰岭山顶等偏远村落,为零音乐基础的村民组建大鼓队,量身创作贴合民俗演出的曲目。那些年,山后的春节、立夏等民俗活动中,她打造的大鼓队成为最热闹的风景线,用打击乐的红火氛围点亮了乡村文化生活。
随着活动的开展深入,从街道合唱团排练到社区舞蹈指导,从乐理知识普及到基层惠民演出,她带领团队每年开展30余场下基层活动,足迹遍布海淀公园、中关村广场及各个社区村落,让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背景的群众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而这一切,正是北京市海淀区文化馆坚守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和普惠性,围绕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使命任务的生动实践。
2
创新赋能:让民族音乐焕发新生
随着工作的深入,张雪从单一的艺术指导成长为文化活动的策划者与推动者。她深知,全民艺术普及既要坚守传统,更要与时俱进。
2023 年,她策划的“爱尚・三山五园”国潮音乐荟在华熙 LIVE 北广场火爆出圈——民族乐器与电音、摇滚碰撞,琵琶与南箫共鸣,《金陵酒肆留别》融合戏曲与流行,《中华英雄》以中国鼓彰显民族气势,让年轻人在打卡拍照中爱上传统文化。
作为主要推动者,张雪牵头申报的“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成功落户海淀,成为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国字号推广中心。以此为契机,她打造了“六个一”工作计划:组建全国对接工作小组、打造系列高品质演出、创办“民族音乐艺起来”分享会品牌、承办“云享国乐风华”全国民族音乐大赛、牵头成立全国推广中心联盟、组建民族音乐推广队伍。其中,“民族音乐艺起来”分享会登上《中国文化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播放量名列前茅;全国民族音乐大赛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面向3000多家文化馆征集作品,吸引了全国民族音乐爱好者踊跃参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张雪敏锐捕捉到数字化传播的潜力,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海淀的科技是非常领先的,这种科技赋能能用到美育空间建设中,能够更大推动发展。”张雪介绍,如今的文化活动中,机器人、AI编曲、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已不鲜见。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的数字展、光科技馆等新型文化空间,正是科技赋能美育空间、打造沉浸式公共文化服务体验的创新实践。2024年11月,她代表海淀在全国文化馆年会上分享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实践经验,将海淀模式推向全国。
3
青联同行:在跨界中拓宽服务视野
自2008年加入海淀青联,十七年来,张雪从文体界别秘书长成长为主任委员,在这个“大家庭”中实现了全方位成长。“青联让我的眼界和朋友圈彻底打开了。” 她感慨道,与主持人、奥运冠军、企业家等各行业优秀青年的交流,让她跳出专业局限,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文化工作的价值。
在青联平台的赋能下,张雪将跨界思维融入工作:策划“淘器训练营”品牌活动,让孩子用十天时间从零基础成长为舞台表演者,最终推广为全区亲子文化活动品牌;带领专业团队走进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把中央民族乐团的高品质演出送到青年身边;在海淀青联相关活动中,创新呈现箫、箜篌结合的《春江花月夜》,让古典艺术焕发新光彩。
二十年深耕,张雪的工作日常总是跟着群众的需求走——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周末惠民演出、深夜加班排练等,只为让群众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虽然面临资金有限、场地受限、群众需求多样化等挑战,但当看到学员们在汇报演出中绽放光彩,收到群众的认可与好评,拿到国家级、市级的表彰荣誉时,她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
从扬琴琴弦上的专业追求,到群众文化中的温暖坚守,张雪用行动诠释了“文化服务者”的初心。在减法与加法的平衡中,在专业与普及的融合中,张雪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真正的全民艺术普及,不是简单地将专业知识“照搬”到基层,而是要做一名精准的“翻译官”和充满创意的“筑梦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绚丽花朵。
